交易量排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- 加密货币所比特币都是秘密为何美国能轻易没收陈志的13万枚!

2025-10-16

  交易所,交易所排名,交易所排行,加密货币是什么,加密货币交易平台,加密货币平台,币安交易所,火币交易所,欧意交易所,Bybit,Coinbase,Bitget,Kraken,全球交易所排名,交易所排行美国司法部对柬埔寨太子集团的陈志动手了,没收了他的近13万枚比特币,价值150亿美元,这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
  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问,不都说比特币是在网上秘密交易的吗,那为什么美国却轻而易举地没收了呢?

  比特币并非很多人想象中那种完全匿名的“秘密交易”,它更像一个“化名”或“笔名”系统,其本质是“透明但难以对号入座”的。

  想象一下,比特币网络有一个超级庞大的、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查阅的公共账本。这个账本上记录着从古至今所有的交易。

  但是,这个账本上写的不是“张三给李四转了1个比特币”,而是“地址A给地址B转了1个比特币”。这里的“地址”就是一串乱码似的字母数字,相当于你在网络上的一个化名。

  这就是它“可追踪”的一面。你看到的不是一个真实姓名,但你能清晰地看到资金从一个地址跳到另一个地址的全部路径。

  既然都是化名,美国是怎么把这个“化名”和陈志这个人画上等号,并且还能把币给没收的呢?这个过程就像一场精彩的片,结合了线上追踪和线下突破。

  执法机构,尤其是美国司法部,拥有专业的区块链分析公司和工具。他们就像在玩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游戏。

  虽然账本上都是地址,但通过分析交易模式、时间、金额以及地址之间的关联,他们可以把成千上万个看似无关的地址“聚类”起来,推断出这些地址很可能同属于一个庞大的犯罪组织控制。

  但这还不够,他们需要关键的“锚点”来把这个网络上的地址和现实世界的人联系起来。

  一是交易所的配合,这是最关键的一环。当犯罪分子需要把比特币兑换成现金来消费时,他们必须通过受监管的加密货币交易所。

  而所有这些正规交易所,都遵守着类似银行的“KYC”(了解你的客户)规定,要求用户提供实名身份证件。

  一旦执法机构通过分析,发现某个被监控的犯罪地址向某个经过KYC认证的交易所地址转入了资金,他们就能通过法律程序,要求交易所提供那个接收账户的所有者信息。这样,“地址B”这个化名,就瞬间对应上了“陈志”这个真人。

  二是需要其他传统调查手段。比如调查银行的资金流水、监听通讯记录、线人举报、查封服务器数据等。当这些线下信息和线上的区块链数据相互印证时,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就形成了。

  理解了追踪,再来看“没收”。没收比特币,本质上不是物理上拿走一个金条,而是获得控制这些比特币的“私钥”。

  私钥就像是你保险箱的唯一一把钥匙,或者是你银行账户的密码。谁拥有私钥,谁就能动用对应地址上的比特币。

  一是直接缴获,在逮捕嫌疑人或搜查其住所、服务器时,直接找到了存储私钥的硬件钱包、电脑或纸质文件。

  二是法律威慑与合作,在强大的法律压力下,嫌疑人或其同伙可能被迫交出了私钥。

  三是从托管服务商处获取,如果这些比特币是存放在某个为陈志提供托管服务的第三方公司,虽然报道称是非托管钱包,但不排除有相关服务方,执法部门可以依法要求该服务商移交资产控制权。

  在本案中,根据公开报道,美国司法部最终是成功获取了这些钱包的私钥,从而能够将这些巨额的比特币转移到由美国政府控制的钱包地址中。这就是我们看到的“没收”结果。

  比特币网络提供了一个“所有人都能看到资金流动,但不知道操作者真名”的公开舞台。美国执法机构则通过:

  2. 线下突破,在舞台后台(交易所、银行、通讯商)找到这些“演员”的实名登记表和身份证复印件。

  3. 最终收网,通过法律和侦查手段,拿到这些“演员”的休息室钥匙(私钥),直接把他们的道具(比特币)没收。

  所以,比特币的“秘密”是相对的。对于日常的小额交易,它确实能提供一定的隐私性。

  但对于如此庞大、针对美国公民进行诈骗(这给了美国长臂管辖的理由)、并且资金流错综复杂的巨型犯罪组织而言,在现代执法机构结合了链上数据分析和传统调查手段的“组合拳”面前,它的伪匿名性就显得非常脆弱了。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 传真:+86-123-4567 QQ:1234567890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交易量排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- 加密货币交易所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